太湖水质达到有监测数据以来最好水平
太湖水质达到有监测数据以来最好水平
太湖水质达到有监测数据以来最好水平在6月7日(rì)举办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(gāocénglùntán)上(shàng),长三角三省一市生态环境部门共同发布太湖共保联治成果和新安江—千岛湖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合作区建设成果。
太湖流域位于长三角南翼,涉及江苏、浙江、上海和安徽。2024年太湖水质达到Ⅲ类,为有监测数据以来最好(zuìhǎo)水平,首次全年(quánnián)达到国家良好湖泊标准。蓝藻发生强度持续减轻,水华(shuǐhuá)面积、藻密度等不断下降,水生(shuǐshēng)生物多样性指数为3.12,首次提高到“优秀”等级,鱼类生物量(shēngwùliàng)达到多年平均值2倍以上。
相较2007年,当前太湖流域(tàihúliúyù)人口增加33.3%、经济总量增长3.6倍,对三省一市协同治理提出更高要求。近些年,太湖流域2万余家涉磷企业完成整治,全面建立“磷账本”“磷清单(qīngdān)”,太湖流域所有自来水厂深度处理工艺(chǔlǐgōngyì)全覆盖,累计建成污水管网3.3万公里(wàngōnglǐ),农村(nóngcūn)生活污水治理(管控)率提高到96.5%。
潮新闻记者 李翔(lǐxiáng) 摄
新安江-千岛湖流域位于浙西和皖南交界(jiāojiè)区域,新安江干流年均(niánjūn)向千岛湖输送近70亿立方米清水。2024年,新安江跨省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并优于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,部分(bùfèn)指标优于Ⅰ类标准,千岛湖水质为优,水体为贫营养状态。流域环境空气(huánjìngkōngqì)优良率、PM2.5浓度、森林(sēnlín)覆盖率等指标位居全国前列。
作为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试点,浙皖省市县携手探索流域生态共保机制,2023年启动建设新安江-千岛湖生态环境(shēngtàihuánjìng)共同(gòngtóng)保护合作区以来,已累计(lěijì)投入(tóurù)109亿元,协同推进水生态修复和全域生态保护。
比如(bǐrú),淳安县环境保护(huánjìngbǎohù)监测站和黄山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合作,建立每月水质联合(liánhé)监测机制。2023年,国内监测指标最全的浙皖交接(jiāojiē)断面(duànmiàn)水质自动监测超级站建成投用,可监测重金属指标63项、水中有机物1.9万种以上。两省还建立了上下游联合应急(yìngjí)、联合执法、联合打捞共享等机制,推动上下游气象、水情、水质等数据共享。仅2024年,浙皖联合打捞湖面垃圾达1030吨。
共保机制还在创新迭代(diédài)。近两年,两省(liǎngshěng)签约共建新安江-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样板区,联合出资设立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合作发展专项资金,在补偿范围、补偿额度等方面进行升级。合作区启动建设后,实施年度(niándù)“浙皖合作十件事”,合作事项从环保(huánbǎo)拓展到产业、人才、医教、文旅等领域。如今,新安江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已(yǐ)从“试点”成为“经验”,在全国23个省域(shěngyù)27个流域复制推广。
更多(duō)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“央广网(yāngguǎngwǎng)”客户端。欢迎提供新闻线索,24小时报料热线400-800-0088;消费者也可通过(tōngguò)央广网“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”线上投诉。版权声明(shēngmíng):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。转载请联系(liánxì)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。
在6月7日(rì)举办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(gāocénglùntán)上(shàng),长三角三省一市生态环境部门共同发布太湖共保联治成果和新安江—千岛湖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合作区建设成果。
太湖流域位于长三角南翼,涉及江苏、浙江、上海和安徽。2024年太湖水质达到Ⅲ类,为有监测数据以来最好(zuìhǎo)水平,首次全年(quánnián)达到国家良好湖泊标准。蓝藻发生强度持续减轻,水华(shuǐhuá)面积、藻密度等不断下降,水生(shuǐshēng)生物多样性指数为3.12,首次提高到“优秀”等级,鱼类生物量(shēngwùliàng)达到多年平均值2倍以上。
相较2007年,当前太湖流域(tàihúliúyù)人口增加33.3%、经济总量增长3.6倍,对三省一市协同治理提出更高要求。近些年,太湖流域2万余家涉磷企业完成整治,全面建立“磷账本”“磷清单(qīngdān)”,太湖流域所有自来水厂深度处理工艺(chǔlǐgōngyì)全覆盖,累计建成污水管网3.3万公里(wàngōnglǐ),农村(nóngcūn)生活污水治理(管控)率提高到96.5%。
潮新闻记者 李翔(lǐxiáng) 摄
新安江-千岛湖流域位于浙西和皖南交界(jiāojiè)区域,新安江干流年均(niánjūn)向千岛湖输送近70亿立方米清水。2024年,新安江跨省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并优于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,部分(bùfèn)指标优于Ⅰ类标准,千岛湖水质为优,水体为贫营养状态。流域环境空气(huánjìngkōngqì)优良率、PM2.5浓度、森林(sēnlín)覆盖率等指标位居全国前列。
作为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试点,浙皖省市县携手探索流域生态共保机制,2023年启动建设新安江-千岛湖生态环境(shēngtàihuánjìng)共同(gòngtóng)保护合作区以来,已累计(lěijì)投入(tóurù)109亿元,协同推进水生态修复和全域生态保护。
比如(bǐrú),淳安县环境保护(huánjìngbǎohù)监测站和黄山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合作,建立每月水质联合(liánhé)监测机制。2023年,国内监测指标最全的浙皖交接(jiāojiē)断面(duànmiàn)水质自动监测超级站建成投用,可监测重金属指标63项、水中有机物1.9万种以上。两省还建立了上下游联合应急(yìngjí)、联合执法、联合打捞共享等机制,推动上下游气象、水情、水质等数据共享。仅2024年,浙皖联合打捞湖面垃圾达1030吨。
共保机制还在创新迭代(diédài)。近两年,两省(liǎngshěng)签约共建新安江-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样板区,联合出资设立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合作发展专项资金,在补偿范围、补偿额度等方面进行升级。合作区启动建设后,实施年度(niándù)“浙皖合作十件事”,合作事项从环保(huánbǎo)拓展到产业、人才、医教、文旅等领域。如今,新安江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已(yǐ)从“试点”成为“经验”,在全国23个省域(shěngyù)27个流域复制推广。
更多(duō)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“央广网(yāngguǎngwǎng)”客户端。欢迎提供新闻线索,24小时报料热线400-800-0088;消费者也可通过(tōngguò)央广网“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”线上投诉。版权声明(shēngmíng):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。转载请联系(liánxì)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。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